> 思想教育 > 主题教育

省教育厅"我的中国梦――品读经典 传承文明"征文三等奖:中国,走你

发布时间 : 2016-09-05

诚如拿破仑所说,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憾世界。

当然,我认为这并不只是表现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上。翻看中国大史,浩瀚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为中国人民积累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国的文化也集中体现在文学著作,她也如雄狮一般时而沉睡,却在苏醒之际以山洪暴发之势震惊世人。

中国梦——世界《蛙》

前不久,当代作家莫言以其长篇小说《蛙》获得享誉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让中国文学再次赢得了全球认可,这便是我们的中国,我们的文学,我们的文化!

初读《蛙》时,便会为它独特的封面图画所吸引,一个似蛙又似娃的可爱形象。的确,小说寓意便是如此,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的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它是娃娃的“娃”,“女娲”的“娲”的同间字,“蛙”在我国民间也是一种生殖崇拜的图腾。很多的民间艺术上都有“蛙”的图案,因为蛙是多子多育的繁衍不息的象征。

细细读来,可以发现小说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女性形象:“姑姑”以及她的同事“小狮子”都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最终都没有自己的孩子,“小狮子”更是接受“代孕服务”,成为国策的“违抗者”。这似乎在鞭笞着某种事实,其实不然。

莫言的小说一向以事实为依据,以人性的真实情感为主旋律,更是代表了中国人一段真实的而不可磨灭的记忆,虽然艰苦,却是为了等待更美好的一天。一代一代人的努力铸成了中国的强大力量。

小说中叙述的“计划生育”作为中国的一大国策,是中国合理控制人口,分配有限资源的有效措施。作者虽始终写着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本身,站在理性的角度揭示人性的根本,准确地显示了中国真实的乡土风貌,让中国的故事成为文学的经典,更加弥久芬芳。

读完一本《蛙》每个人都会有众多感慨,我们中国在探索大国的路上尽管备受艰辛,仍任重道远,但他也不负大国使命,一步一步坚定地向前走去。

中国梦——奋斗梦

当历史的指针往后拨动一刻,钟声再次响起之际,我们回到了地坛,坐在我们面前的中年男子,满脸沧桑,却带着些微的笑意。是的,他是轮椅上的智者,将智慧与思想写入作品里,融入中国的文学中,带给我们一辈子励志奋斗的故事,向我们诠释生命的意义。

第一次认识史铁生先生还是在我们那本教课上吧,那是《我与地坛》的节选,其中老师还引导我们赏阅过他《合欢树》。那时给我印象极其深刻的是他与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史铁生在他风华正茂的年纪里害得大病,就是在别人家的母亲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母亲也没有什么抱怨,只是暗自在角落里默默地掉过泪,每天都不曾忘记向上帝祈祷自己心爱的儿子能早日康复。

作者对母亲的爱是深重而沉痛的,在小说中,他将母爱书写得淋漓尽致: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我想这就是一位中国母亲的伟大,一辈子都为儿子生活着,而儿子也因此更重新振作,努力在书本里畅写人生。我记得作者书中曾说过,与一作家朋友谈初入写作时的目的,朋友豪不忌讳地说是为了母亲,为了让母亲有个写作出名的儿子好在人前自豪。而作者不但未曾嘲笑,反而很是羡慕。他多么渴望也能让自己母亲如此。或许这就是中国最普通的母子亲情,也是世间最感人的情。

在地坛那些日子的苦苦思索中,他终究是得出了人生的真谛,用残缺的身体奋斗出更精彩的人生,鼓舞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后代。

中国梦——圣佛梦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彼岸,还可清楚得看见一行四人赶往西方的身影。这是始于明代的故事文学,是中国古老文学的见证。

佛教是中国最受欢迎宗教,以其佛主慈悲为怀著称,那时的玄奘正是怀着这种潜心向佛的高尚情怀代表大唐前往西方取经。

在《西游记》中,人物形象描写极为丰富,场景也极为逼真。尤其以大闹天宫著称,这在当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人民的生活状况,为反抗不民主的社会作斗争。的确,如今大家带着当时的希冀一直走到了新中国,走上了一条更加民主更加美好的社会。

这个国家从来不少佛教的熏陶,也从未忘记以慈悲为怀的心胸来关爱百姓。从《西游记》的开头到结尾有着一条从未改变的目的,尽管路途遥远,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他们都只是怀着颗虔诚的心,去往西方圣地,取回真经。

我想这便是名著之所在,与百姓相合一,体现着国家的根本主张。如今的西方帝国,与种种不知名的岛国又何尝不是小说之中嚣张登场的妖魔鬼怪,最后也无不落荒而逃,而中国却一直在坚守,以救世济人的胸怀缓缓前行,渴望能像悟空一样,取得真经成为斗战圣佛之态。

一部《西游记》,一份救世情,佛祖以慈悲为怀,但中国却没有巍然斥之。在成佛的路上,中国从那时走到如今,现在未曾放弃,将来也不会轻易放弃,要知道,中国是一直握着橄榄枝前行的。

到了21世纪的中国,我们还是依旧怀着希望做着梦,我们将自己生命与国家相联系,我们与国家共存亡,带着自己的梦,带着国家的梦,我们还会继续前进。

中国,走起!

(作者:2014级计科4班 王浪)

 

 

电话:(松山湖校区)0769-22863163(莞城校区)0769-22625570

邮 编:523808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区大学路1号学生中心

莞工学工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3 东莞理工学院学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