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心理防护——疫情期间如何与家人相处
日期:2020年03月11日 15:41:00

因为这次疫情,我们难得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变长了。和家人团聚本是一件很温馨的事情,但是在疫情期间,这种充满着焦虑的氛围中,家庭也在悄悄地在酝酿着一些“不安定”因子。其实,家庭团聚意味着关系的亲近,同时也容易引发家庭矛盾。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越长,暴露的问题可能就会越多。

在疫情期间,我们特别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所谓焦虑,就是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感到心神不宁,我们一旦焦虑,注意力集中时间就会变短,注意力就会变得狭窄情绪就会表现出不稳定,与父母的沟通就会充满挑战。

Part One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和家人相处,才不至于构成伤害呢?

如果是因为自己的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到家人,让家里鸡犬不宁。那么就需要自省,对自己的情绪保持觉察。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我们的情绪而言,也是同样。如果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必须先清楚自己的情绪的根源。

它从何而来?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带给我怎样的感受?我现在正在用什么方法应对?我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吗?

一、是因为学业繁忙?课程太难?家务太多?帮父母照看弟弟妹妹?没有可以谈心的好朋友?父母对自己期望太高?——当我们有情绪时,不妨冷静下想想,是什么引发了我现在的情绪。

二、我现在是感到紧张、孤单、焦灼、沮丧、不被人理解等等,给自己的情绪尝试命名,它是什么,给我带来怎样的感受?它让我心塞、想哭、心跳加快吗?

三、面对这样的情绪,我现在的行为是什么呢?——躺在床上不想动、和爸妈发脾气、不想与人交谈、沉迷于刷剧或游戏?

四、如果我能让自己感受好一点的话,我可以做点什么呢?”——放下手机做几次深呼吸、去阳台看看风景、洗一个舒服的热水澡、把作业难题标识出来、给以前的朋友发个表情包、跟父母道个歉“刚才是我脾气太大了”等等,做一件自己即刻就能完成的事情,完成“一小步”。

五、经过上面的一小步行动之后,情绪会稍有缓解。注意哦,是稍有缓解,不是彻底转变。一小步的意义不在于“转变情绪”而是让你看见自身的力量——“原来如果我愿意的话,我可以”,这样就为接下来的转变发动了引擎。

Part Two 如果父母的负面情绪,总是影响到自己应该怎么办呢?

一、怎样看待家人的负面情绪?——理解

持续的疫情影响之下,大多数人都会有压力、无望、无助、愤怒等情绪,尤其随着居家时间越来越长,一点小事可能就会激发出人们非常强烈的情绪。一家人待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里,很容易就会成为彼此情绪的宣泄口。当你感觉到家人强烈的情绪时,可以先做一个区分。“这个情绪是针对自己的吗?”因为持续的疫情可能会把一部分人变成情绪炸弹,他们的情绪也许与自己并无太大关系。父母作为社会环境下的一员,他们有一些烦躁也是属于正常的。

二、怎么面对正在情绪中的家人?——陪伴和转变

   陪着家人一起面对那个强烈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有人理解自己。例如当母亲心情不好,我们就可以问:“妈妈,因为什么事情而感到不开心呢?”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出家人现在的情绪,如果可以的话,还可以一起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或者只是听ta倾诉。转变认为家人应该迁就自己、照顾自己的想法,作为18岁成年的大学生,我们需要转变角色,从家庭的被照顾者变成照顾者。 

如果你之前有过成功的处理经验,这个时候也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可以是岔开话题,讲点有趣的事情,或者是撒撒娇,主动认错,或者搬救兵,请其他家人一起帮忙,不管是哪种方式,都要让家人知道自己是和他们在一起的。

    对于很多人而言,家人是幸福的港湾。但有时家庭关系也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当父母的糟糕情绪总是让自己难受、焦躁、难过时,和父母保持一定的边界不失为一种保护自己的方法。

三、实在面对不了父母的负面情绪怎么办呢?——保持边界,少去指责

比如上网课的时候可以把房门关好,不让家人随意出入;父母如果把家务全部都扔给自己而使得没有学习时间,可以要求减少一些;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自己来完成;

对于难以帮助父母的地方,也要“让回”给父母,相信父母作为成年人,有ta自己的处理生活的方式,他们自己可以解决,少无端指责、少火上浇油;保持边界,适度地拉开距离是一种智慧。

最后为大家献上与家人相处的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之"事不过三"。我们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一次交流的信息不要太多,交流的时间也不要太长,说话尽量简单直白些。中心内容不要超过三个。

三十六计之"十分关心"。在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可以多多使用类似于"十分"这样子的程度词,比如夸赞妈妈今天做的饭菜"十分好吃"。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关心,我们与父母间的距离就会进一步地拉近。

三十六计之"六种方法"。我们可以和父母聚在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要求大家都想出相同数量的方案,比如说妈妈出三种,我们自己出三种,最后再让妈妈从六种里面选出三种最好的。在出方案时候,最好是先让父母说,然后我们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