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部
> 思想教育 > 学工简讯

东莞理工学院学工参考[2017]第2期

发布时间 : 2017-03-01

  一杯香茗,飘散几缕沁人茶香;一张圆桌,围坐20多位亲密聊友;一场交流,拉近师生彼此间的距离……温馨、舒适的小屋内,一片欢声笑语,师生恍如多年老友般谈天说地、各抒己见,其乐融融。这就是华东理工大学开展近一年的多主题谈话类系列活动——“通海茶叙”的场景常态。
    面对个性鲜明的“95后”,如何以“小伙伴”的姿态传递为人师者的关照?面对学生多种多样的成才诉求,又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实现精准对接?
   “通海茶叙”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而探索出来的一种思政教育新模式。它以一种小规模、高频度、精致化、强互动、可自由选择的“谈话”的形式,润物于无形,真正实现了“目中有人”的个性化教育,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众多华理学子的热捧。
   “招式”平淡无奇,但处处点中“要害”
   
华理奉贤校区勤办咖啡厅内,一场“通海茶叙”在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社会学院党委书记张广利正与学生开展主题为“为人与为学”的开放式交谈。围成一圈的学生们神情专注、面露微笑、安静聆听,碰到特别感兴趣的话题还会忍不住轻声提问。
    “上课与老师会有一些距离感,在这里却没有这种感觉,能够和老师像朋友一样聊天,像室友一样亲切地交谈,共同讨论面临的一些问题,感觉很开心。”谈到“通海茶叙”时,艺术学院的马文杰同学会心一笑。
    要知道,这些“95后”很多都是典型的“网虫”——虚拟空间里“火热万分”,现实世界中则“冷静矜持”。很多在传统大课堂上存在的疑惑、困扰乃至质疑,通常都会被压抑或转移到网络空间“发泄”。
    而私密性、互动性、选择性相对较强的交谈式场合,对这些小伙伴有着更为显著的吸引力。
    舒适的环境、温热的咖啡、平等的对话、自由选择的主题和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报名方式……这些犹如灵敏而细腻的温暖触角贴上了青年学生的内心实际。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追问心中的困惑,在讨论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成长。”这是不少参加过“通海茶叙”学生的共同感受。
   “菜品”五花八门,还样样富含“营养”
   
每周8个主题,每天两场同时进行,20164月至今,“通海茶叙”一共开展了88场主题活动,内容涵盖玉石鉴赏、创新创业、养生之道、法律案例、考古轶事、金融理财、留学深造、心理健康、求职就业……涉及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而言,这无疑像精神的饕餮盛宴,总能有一款喜欢的“菜”。
    可是这些话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正是“通海茶叙”活动的特色之一——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浸润式引导”。
    当张广利探讨“为学与为人”的精要,勉励学生在为人处世中要有感恩之心、责任之心和团队精神时,在不远处的教师公寓一楼,温暖的咖厅内,同样进行着一场令人心动的师生间的畅谈。化工学院青年教师吴艳阳正在分享在MIT的访学感想,比较国内外大学在课堂教学模式、作业形式、研究思维和学术氛围上的差异。她的分享引发了商学院方文语同学的感叹:“也许我们与MIT的学生的确有差距,但听了分享后,感觉他们其实跟我们一样,也会有迷茫、失误,只要我们把握机会、坚持努力,也能做得更好,实现我们的梦想。” 品尝完这些爽口的“正餐”,别急,这里还有众多的“菜品”,品类五花八门,但样样富含“营养”。 哪怕是最为平常的玉石鉴赏,宝玉石材料鉴定中心的王以群教授也能娓娓道来,阐述古人佩玉不仅表现为追求外在的美,更是蕴含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的程度,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人的道德这一内涵,让学生从玉石之美中品味“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和“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
    不仅如此,诸如“马克思告诉你青年人在上海的发展之道”为你呈现别样的理论魅力;“棋输了可以重下,但人生不可重来”让你感受大学的光阴宝贵;“一个历史学严肃话题:三国穿越之生存手册”带你时髦地品味历史的韵味……这一幕幕,仿佛构成了一桌满汉全席,只待你来细细品味。
    赢得学生认可的前提是被认识并能被接纳,唯有这样,才能有后续的支持与跟随。
“在做好育人工作过程中,需要聚焦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以贴近学生成长实际的方式开展工作,才能实现价值引领作用的融入与发挥。”学工部部长岳海洋表示。活动启动至今,专业教师、管理人员、思政工作者、部门中层干部、优秀校友、企业金领等不同身份的主讲人,与学生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和社会,在对话中获得知识,在沟通中品味成长。
   “专场”定向推送,更层层助力“吸收”
   
如果说“招式”的温度和“菜品”的营养是为实现由“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是对解决“如何吸引青年学生关注”和“赢得青年学生认可”等难题的尝试,那精准化、专场式的模式,就是对“怎样让青年学生紧跟你走”这一问题的又一次探索。
    2016年第二学期,“通海茶叙”开展了15场“书记专场”、7场“名企专场”、16场“研究生专场”、14场“青年教师专场”活动,在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活动负责人表示,每周都会经过调查、挑选与整合,针对学生的诉求拟定主题或开设专场。一场场开放式交谈,让学子感受到与教师间的距离被拉近,在品味主题内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点灯”“照路”的关心与暖意。 “老师的分享消除了我对未来选择的担忧,使我相信只要不停下学习的脚步,就可以攀登人生的高峰。”生工学院的吴文浩同学参加了“书记专场”后说道。 信息学院的张誉心同学表示:“一直以为党委书记应该是比较严肃的,活动中充满欢笑,让我看到了他们幽默风趣的一面,感觉非常好。” 而被打动、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也包括那些传道者。 张广利表示,自己很喜欢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不仅能帮助学生一起探索解决面临的困惑,还能反观自身和学院工作的思路。 “与学生谈心了解实际,能不断促进今后工作的开展。”吴艳阳也坦言,在这样的场合面对各学院学生的多角度提问,自己需要重新梳理关于MIT的所思所感,思考更多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问题,“有些事情翻过来想,可能会学到更多、体验更多。”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实践与探索,“通海茶叙”以浸润式引导、对话式分享,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加强了与第一课堂的同向同行、协同推进效应。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寒假感悟实践活动 寻找身边英雄

详情请点击:http://sh.eastday.com/m/20170208/u1ai10322203.html

 

打造大学生成才“方程式”

 

8年辅导员,解决4100余人次学业、创业、心理和情感问题,帮助家长解决学生成长发展问题680多个,带的516名学生零试读、零警示,学生毕业率100%,一次性就业率100%。

 研究生毕业时,华中师范大学辅导员王莉放弃了湖南省电力公司的优厚待遇,选择了辅导员这个职业。8年多来,王莉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实践探索出一套“加减乘除”法,打造了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方程式”。

在思想引领上用“加法”

总体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现实需要,王莉不断提高思想引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构建了“1+1>2”的工作模式。

党团建设加码。王莉在图书馆建立利群党员学习基地,开展党员读书会,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加强对年级干部和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提高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题教育加料。王莉开展“重返母校”实践经验分享,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完善与发展;开展“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答辩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实施“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发月饼”、“平安夜送苹果”暖心行动,培养学生归属感。

突击任务加速。对于学生心理问题、安全事故等临时突发任务,王莉接到消息后,以最快速度赶赴到现场,了解情况,及时做好了相关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控制事情的影响面。2013年5月,她在香港出差,一个学生手机关机,一周联系不上,听到消息后她立刻购买了最早的火车票返回学校,多方排查,最后在一家网吧里找到了这名学生。当看到疲惫不堪的她拖着行李出现在网吧门前时,学生的眼圈顿时红了,许久没说出话来……现如今,这名学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2014年除夕,她收到了这个学生从家乡打来的电话:“王老师,新年好!非常感激您陪我走过了大学四年,您苦口婆心劝我戒除网瘾,重返课堂,帮我顺利找到工作,对我不抛弃,不放弃。”

王莉用心打造“lily成长工作坊”微信公众自媒体平台、“润物无声”QQ空间、“lily成长心语”私人邮箱等在线平台,通过对学生线上浏览、互动、活动累积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收集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面临的难点共性问题,解决4100余人次学业、创业、心理和情感问题。

在素质培养上用“减法”

减少年级和班团活动,凝练专业品牌。王莉以“科学文化节”、“艺术文化节”为统领,坚持语言特色,打造国际化的活动亮点,实施项目负责制,主抓“金牌系列”和“大学生国际视野与能力拓展系列”两大品牌活动。

减缓学生情绪化节奏,营造和谐氛围。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她用不同的方法开展工作。对于优秀的学生“重推动”,对于中间学生“重提高”,对于相对落后的学生“重帮扶”。她关爱困难生群体成长,做到了“学习困难有帮扶,经济困难有关心,心理困难有关注”。

她坚持每周批改寝室周记,及早发现学生各项问题,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实施“一帮一”助学活动;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帮其争取临时困难补助,提供社会兼职机会;对心理困难的学生,定期交心谈心。一个学生专业兴趣缺失,心理抑郁,她每周与他约谈一次,并时常与他发短信、聊QQ,给予他阳光般的问候和关心;一个学生因寝室矛盾不愿回寝室,她主动找她谈心,给她打气、帮她建立和谐寝室关系;一个学生父亲去世后情绪持续低落,她一次次关心她的学习生活,带她吃饭,陪她散步,帮助她走出阴霾。

在学业推动上用“乘法”

努力打造学业推动的有效载体,使其产生酵母作用,让效果呈几何倍数增长。

学风建设积极乘时。以专四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为依托,王莉开辟年级“学习经验交流群”,邀请专业老师、学长学姐、优秀校友、进行学习方法、备考技巧等各类讲座200余场,营造学习氛围,学生专业四级通过率98%,专业八级通过率96%;以“师范生技能周”为载体,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注重技能训练;以“出国留学优本计划”为契机,鼓励选拔优秀本科生出国交流学习。

科研创新果断乘势。她培育创业团队,以“创青春”相关赛事为突破口,6支队伍被推荐参加湖北省“创青春”比赛,2支队伍获湖北省铜奖,1支队伍获全国创青春挑战赛银奖。

语言实践善于乘利。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语言类志愿服务活动。学生担任G20、武汉网球公开赛、深圳大运会等大型活动的志愿者和翻译共计300余人次。

王莉积极构建“校院——家长——辅导员——学生”四维模式,充分利用学工、教务、档案和后勤等在线管理系统,获取学生思想、成绩、竞赛、日常消费等多方面数据,建立成长家书机制和依托家长QQ群,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对家庭信息有效收集和使用,并及时推送学生成长足迹等价值信息。8年来,她与240多位家长通过QQ群进行联系,回复家长信息2764条,帮助家长解决学生成长发展问题680余个,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在日常管理中用“除法”

消除日常管理中的负面因子,抓住主要矛盾,构建机制载体。除旧迎新,她规范改革学生管理机制。建立学生信息收集和形势研判机制,通过深入学生课堂、学生寝室,关注学生微博、朋友圈等多渠道收集掌握学生信息;建立警示机制和响应机制。

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现实表现和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际问题,启动不同等级的响应机制;建立跟踪机制和评价机制,建立学生信息库,分群分类管理,归档详细的跟踪档案和教育记录,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群体适时调整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除微杜渐,她打造网络德育运行载体。

建立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班级QQ群,促进信息的交流与分享;建立了党支部博客、班级博客、年级微博公众号,向学生传播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声音;建立健全了网络宣传志愿者队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加之不尽,减之不竭,乘之有道,除之有法,8年来她用对工作秉承坚守和挚爱,用精心的态度、精确的把握、精致的过程,进行细心的教育、细心的辅导、细心的服务,换来516名学生零试读、零警示,毕业率100%的丰厚回报。

为更好地开展辅导员工作,实现从经验性工作向研究性工作的转变,王莉十分注重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多次参加全国、全省湖北省辅导员骨干培训班,并先后赴香港、美国培训学习。同时,她还承担了学校形势政治课、心理健康课、大学生生涯发展与规划、大学生自我营销等课程的授课任务,累计2000多课时。她发表思想政治教育论文4篇,编写教育案例3篇,参编书籍5部,主持校级科研立项3项,湖北省学生工作精品项目1项,教育部辅导员精品项目1项,连续在校内两期辅导员技能大赛中夺冠,获湖北省辅导员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辅导员技能大赛优胜奖。 

 

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中心(东莞片区)年会在我校召开

http://www.dgut.edu.cn/dgut/ggyw/201701/97d29be8b51746708406bcb9573b99ee.shtml

学校召开2016年学生工作总结交流会

http://www.dgut.edu.cn/dgut/ggyw/201701/98de1f263f8d428bb0a9689b24fcef8b.shtml

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东莞分赛区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

http://www.dgut.edu.cn/dgut/ggyw/201702/26cf0fbf8de34296b4f1f94ae0d12802.shtml

  

粤台学院在东莞市电子商务技能竞赛暨创业大赛上喜获佳绩

http://www.dgut.edu.cn/dgut/ggyw/201701/ed9a4bdb76ba43f9b13824e1fcac4535.shtml

 

文学与传媒学院和风雅集活动圆满落幕

http://www.dgut.edu.cn/dgut/xydt/201701/1976795c99684fe5b32b948b5d0fec08.shtml

文传学院广电专业举行“看见·东莞”影像项目展映

http://www.dgut.edu.cn/dgut/xydt/201701/9cdaea659b944914a16082fa1c38d8d0.shtml

 

机械工程学院科技服务小分队举办横沥镇幸福家庭亲子科普活动

http://www.dgut.edu.cn/dgut/xydt/201701/c600fd505f8a4f688f5a5d7e9d817a43.shtml

 

教育学院学生打击乐团参加全国高校声乐展演颁奖音乐会的演出

http://www.dgut.edu.cn/dgut/xydt/201701/1afcc261ffe544f69655d261eb740f90.shtml

教育学院暖风义教服务队赴河源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http://www.dgut.edu.cn/dgut/xydt/201701/08ce7b7664694c2a8ca3127535d30811.shtml

 

发至:校领导 学生处 团委 莞城学工办 学院学工负责人

辅导员

 

Copyright©2016 东莞理工学院学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