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探索心理育人新范式,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于2025年3月27日,在莞城校区1号教学楼1楼培根花园举办"植此春天,愈见幸福"园艺心理活动。通过园艺贴画、彩虹小路共创、彩绘花盆种植、幸福时刻墙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将劳动教育、美育实践与心理成长深度融合,110余名学生在自然疗愈场域中完成了一场关于生命、成长与幸福的深度对话。
以自然为媒介,构建心理疗愈新场域。活动突破传统心理教育模式,创造性打造园艺疗愈氛围。在"园艺贴画"环节,同学们化身自然观察家,通过触摸树皮肌理、嗅闻草木芬芳、倾听落叶私语,重构与自然的深度联结。这种沉浸式自然交互能有效激活副交感神经,对缓解学业压力、调节情绪具有显著作用。
以创造为桥梁,解码幸福感知新维度。活动注重"过程性成长"的价值传递。在绘制彩虹小路的活动中,8名同学历时2小时的石板路艺术创作,将几何线条与植物拓印巧妙融合,形成"治愈系"地面艺术装置。彩绘花盆种植环节则被设计成完整的生命教育闭环:从绘制个性图案到播种希望之籽,学生们在物理空间完成从"艺术创作"到"生命培育"的转换。"幸福墙的手写便签中,"希望""耐心""生命力"成为高频关键词。
以成长周期为镜,播种可持续心理能量。活动巧妙借植物生长隐喻个体发展,通过完整的种植体验传递“长期主义”生活哲学。在彩绘花盆种植环节,学生从绘制个性图案到埋种覆土的全流程实践,直观感受生命萌发的必要条件。“种子发芽需要时间,就像焦虑不会瞬间消失,但每天浇灌希望总会等到破土时刻。”通过具象化的种植行为,助力学生将‘耐心等待’‘持续关怀’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态度。
作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项目,此次活动通过自然与人文的创造性联结,激发同学们内在生成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表示,未来将延续“体验式疗愈”模式,开发更多元的活动载体,让学生在触摸自然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觉察与心灵成长,为构建“全员心理育人”提供鲜活样本。
(撰稿:欧阳晓莹,一审:欧阳晓莹, 二审:刘勉,三审:柳卓君)